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_中国全科

来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2 基于Donabedian概念模型的中国全科医学行业发展现状 2.1 全科医学的资源结构 2.1.1 全科医学相关政策 2.1.2 全科医学的人力资源 2.1.2.1 卫生人力资源总量 2.1.2.2 全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2 基于Donabedian概念模型的中国全科医学行业发展现状

2.1 全科医学的资源结构

    2.1.1 全科医学相关政策

    2.1.2 全科医学的人力资源

        2.1.2.1 卫生人力资源总量

        2.1.2.2 全科医生队伍的发展

    2.1.3 全科医学的服务设施与教研设施

        2.1.3.1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2.1.3.2 全科医学教学、培训及研究机构数量

    2.1.4 全科医学的卫生经济

        2.1.4.1 卫生总费用

        2.1.4.2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服务的投入

        2.1.4.3 社区卫生服务的收支状况

        2.1.4.4 全科医生的收入

2.2 全科医学的过程和绩效 从卫生健康统计报告中获得全科医学服务的绩效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量并非完全由全科医生提供。而且,有一部分全科医学服务统计在医院里,无法与其他临床科室的服务区分开。

    2.2.1 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数

    2.2.2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2.2.3 全科医学相关研究

2.3 全科医学服务的结果

    2.3.1 居民和患者的体验与看法

    2.3.2 全科医生的态度、观点、体验

3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3.1 中国全科医学的优势

3.2 中国全科医学的不足

3.3 中国全科医学的机会

3.4 中国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4 小结

文章摘要:目的以近10年(2010—2020年)为阶段,梳理我国全科医学行业的自身优势和不足,以及其发展面临的环境机会和挑战。方法以Donabedian的概念模型为框架,检验和评估中国全科医学基本医疗服务系统的质量特征;以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为框架,分析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全科医学发展相关的统计报告、期刊论文、政策与工作指南等。结果 (1)全科行业的结构质量:近10年来我国全科医学发展政策是以往相关政策的承袭和发展,并在全科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分级诊疗、区域医共体等方面继续加强,全科的财政政策和管理政策仍有提升空间。全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飞速发展,不过人力资源倒置问题未彻底解决,需要采用全职等量的算法来计划和评估人力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呈现稳定增长,但仍低于医院的增长速度。全科医学服务的卫生经济学数据尚需补充。(2)全科行业的过程质量:2020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诊疗的人次数为20.45亿人次,即我国平均每人每年访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1.5次,高于2010年每人每年平均1次的访问频率,但仍低于患者对医院门诊的访问频率(平均每人每年2.7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2020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有明显影响,门诊诊疗人次数下降约20%。全科医学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医学、社区、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期待随着学科发展,全科研究可以在创新和评判思维、对临床服务的循证支持、对服务质量和患者结果改善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3)全科医学服务的结果:全科医学服务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数据不足。从居民和患者的体验和观点来看,已获得全科服务或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有较好的体验和较高的满意度,不过尚缺乏普遍社区居民对全科医学服务感知和观点的数据。全科医生自身对行业工作的体验和看法存在较大差异,性别、年龄、职称、城乡、地理位置等影响医生的体验和满意度。全科人力资源存在不稳定性,收入、工作和时间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4)中国全科医学的主要优势在于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政府领导,集中化体制表现出的卓越资源动员能力,能快速启动和发展全科医生队伍;中国拥有已经成熟起来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以及临床医学服务的中坚力量,并显示出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传统和有机结合。(5)中国全科医学存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共性问题,其自身特点包括学科发展较晚、人才队伍质量有待提高、工作压力大且职业倦怠显现,全科医生代沟对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全-专之间关系处于脱离依附和走向融合的交界点。全科师资特别是社区临床带教的教育胜任力不足。全科团队建设和管理需要从形成期向激荡期和绩效期推进。(6)健康中国和全面小康的国家战略,全球通过《阿斯塔纳宣言》重申的初级保健在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健康覆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和健康素养的提升,是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机会。(7)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疾病负担改变和社会经济变化,加上全科人力资源的老化和动态过程、城乡二元化和地区差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倒置三角等,是中国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加强全科医学倡导功能,建立广泛社区的协作网络,发展全科医学职业组织等。结论中国的全科医学事业发展处于上升期。人力数量上有飞速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性强,在基本医疗可及性上有快速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增加。作为知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科业内和社会期望较高,同时存在明显压力,人力存在不稳定因素,全科医生的自我身份认同仍有提升空间。对全科医学的经济投入仍需明朗。当前,中国全科医学处于前所未有的促进环境中,医学界和全科同仁务必抓住机会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化挑战为机会",为全民健康赢得更好结果。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szcyjzz.cn/qikandaodu/2021/1229/742.html



上一篇: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_世界卫生
下一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政策执行中地方性知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投稿 |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编辑部|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版面费 |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